今天的NBA季前赛,广州男篮以74比134大比分输给了森林狼,这个结果让人一开始就感到震撼。
广州队参加NBA季前赛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以及曾凡博在这件事里的角色,和外界的看法其实并不完全相同。作为一支CBA“摆烂”风格的球队,广州来到NBA季前赛本身就很不寻常,也让不少中国球迷感到意外。夏季联赛已经清楚地显示出中美两队之间的差距,而广州队在与强队对话的场景里,似乎更像是在穿越一个陌生的时空。
回想不久前对阵马刺时的情景,很多球迷的第一反应就是被拉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对广州队来说,与快船的那场热身赛也只是让球队的年轻人见识到更高水平的对抗节奏,对他们本赛季在CBA的实际帮助非常有限。
在这次季前赛里,跟随广州队一同来到美国的奥拉迪波在采访中表示,自己的未来属于NBA,和广州队的这段短暂合作其实是各自心事的一次碰撞。奥拉迪波来广州,更多是为了证明自己仍有在NBA持续竞争的能力,身体状态也能承担高强度的比赛;至于在CBA长期效力,则并非他的计划。
而从曾凡博到广州队的这段经历,可以看出中国元素与NBA之间的“强行配对”确实暴露出中国篮球整体水平上的不足。如果不是杨瀚森在关键时刻的努力,广州队和NBA季前赛的再次碰面很可能会以一场尴尬收场。现阶段,中美篮球真正的纽带,似乎越来越依赖于杨瀚森这位十年难遇的天才,而其他人更多像是在扮演微不足道的配角。
展开剩余59%广州队参加NBA季前赛的一个客观意义,是给CBA球队在选择外援时提供一个参照物。今晨森林狼让主力全部在场外观看,仅让替补阵容上场,显示出对手对这场对手的轻描淡写态度。比赛一开场,广州队依旧以三外援首发,但森林狼的替补更显饥饿和高效,比分很快拉开。接着替补中的替补上场,没过半场分差就扩大到了20分以上。哪怕广州派出四名外援来应对,差距依旧没有缩小,悬念在半场就已基本没有。
这场比赛的现实意义在于,森林狼和其他NBA球队用广州这支CBA球队作为参照,向所有中国球队传递一个信息:即使对手实力不如自己,若不给出真正的强度,差距也会被迅速拉大。对中国球迷来说,看到广州队的“美国之旅”终于落幕,心里既有松口气,也有深深的无奈。很多人认为,这样的对比并不能给中国篮球带来积极的推动力,相反,长时间让CBA球队以相对较弱的方式参与NBA季前赛,反而会让人产生更多的自我安慰而非真正的进步。
也有人担心,如果把中国赛当作NBA的“破冰之旅”,那么广州队这次的“反向破冰”在现实层面并没有带来明显的正面影响。对中国篮球而言,真正的突破还需要在青训、联赛竞争力以及外援选择等多方面继续努力,而不是单靠一场季前赛的曝光来改变长久积累的差距。
发布于:天津市富华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