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宫时间10月2日,美国政府即将关门,局势变得越来越混乱。机场秩序失控,公园关闭,经济每天都在流失。然而,曾经口无遮拦的特朗普,突然变得异常沉默。在社交媒体上,他的言辞不再针对中国,甚至私下表示,中国可能会在贸易协议上作出让步。这种态度的转变,让人感到莫名其妙。
特朗普为何突然对中国软了态度?就在政府“关门”前,他还声称关门能减少冗余机构,甚至放言要永久裁减非必要岗位。但不到几天,美国就陷入混乱。华盛顿机场的安检口减少,航班延误率飙升,黄石公园关闭,游客和周围商家损失惨重。最让人担心的是疾控中心的流感监测系统下线,疫苗审批进度停滞,民众焦虑加剧。高盛的报告显示,每停摆一周,美国经济增速将下降0.15个百分点。旅游业的损失更是超过百亿。
展开剩余65%面对眼前的混乱,特朗普意识到,如果继续这样下去,问题将更加严重。他将目光转向中国,尤其是贸易中的大豆问题。美国豆农出口减少,堆积的库存贬值,农民们急切地要求解决贸易问题。特朗普回应称会提供100亿美元援助,然而,美国目前财政紧张,100亿美元的援助显然难以兑现。
特朗普身边的财政部长贝森特则预测,中美贸易将有突破,责任全在拜登。而特朗普自己则通过社交媒体催促中国购买大豆,甚至试图用强硬态度施压。但事实是,大豆市场的选择权在中国手中。由于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价格更低,且运输更快,很多中国企业选择从南美采购。而且,中国近年来一直努力提升本国大豆产量,减少对进口的依赖。
特朗普不仅仅担心豆农,他的支持率也下滑到了43%,这是他第二个任期以来的最低点,党内许多人也开始担心,如果不能稳住农工选民,2024年的中期选举将面临惨败。此外,美国军费预算受到影响,核潜艇的建造进度也被拖延。与此同时,中国的潜艇技术和俄罗斯的军事发展使得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优势逐渐削弱,这让特朗普更加焦虑。
特朗普急需解决与中国的贸易问题,但他能否拿出足够的诚意,摆脱困境,还是一个未知数。中国对这场博弈的态度一直很明确,要谈可以,但必须有诚意。特朗普若继续抱着强硬的立场,不肯放弃施压,可能会错失与中国合作的机会,最终自食恶果。
发布于:天津市富华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